close
關於杭州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桐9號建議的復函

149政府信息公開/col/col1308448/index.html政府信息公開目錄/col/col1255929/index.html工作信息/col/col1256278/index.html建議提案/col/col1416270/index.html


趙敏代表:

您在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加大對農業投入品智慧監管投入力度的建議》,經會商市供銷社,現復函如下:

2012年以來,根據省廳《關於全面推進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建設的通知》(浙農專發〔2011〕58號)等系列文件精神,杭州市認真抓好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建設工作,按照“試點示范、分步實施、全面推廣”的思路,通過統一使用軟件搭建平臺、建立完善基礎數據庫、推廣使用條形碼和POS機引導實名購銷等,努力建設先進適用、穩定可靠、貼近農民、進村入店、覆蓋全市的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體系。目前,蕭山、餘杭、富陽、臨安、建德、桐廬、淳安等7個區、縣(市)已全面完成農資監管信息化建設工作,全市累計投入信息化硬件建設資金480餘萬元,建成信息化建設單位(點)477傢,信息化覆蓋率45.04%;全市現有備案企業1088傢(其中已審核1068傢),錄入監管平臺數據庫的生產經營單位1059傢,備案產品6472種(其中審核通過6245種)。

一、我市農業投入品智慧監管主要做法及成效

1、領導重視,爭取各方支持。推進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建設工作,實時監控農業投入品品種、用量、使用強度,以及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數量等,是提升農資監管能力的創新之舉,是構建農資商品質量追溯體系、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全市農業執法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近年來,我市貫徹落實省農業廳、省總隊決策部署,深入各地調研農資信息化建設。市縣兩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市農業局原局長程春建明確批示,要求專門安排建設資金,用於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區、縣(市)農業局均成立瞭由局長或分管局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各地積極爭取財政部門的資金支持,如:餘杭區區級財政平均每年投入資金30餘萬元;富陽市累計投入75萬元的總資金中,其縣級財政安排60萬元,占比80%。

2、示范引領,分批陸續推進。按照以點促面的策略步驟,實踐中我們註重引導大型的批發、連鎖企業作為項目的主導實施者,或選取基礎條件好、容易推進項目建設的點作為建設對象,積極營造氛圍,帶動其他綜合條件尚可的點加入到建設的隊伍中來,分批次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比如,我市淳安縣在首年實施過程中,選取淳安縣惠多利農資公司連鎖經營門店和規模較大的農資店共20傢單位,進行探索性的信息化建設試點工作;桐廬縣在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明確要求以桐廬農資公司、桐廬好利農農資公司、桐廬永靈植保公司三傢單位作為申報主體進行申報,申報的網點經所在公司初選後,報縣執法大隊進行考察、審核。對於一些綜合條件較差的農資店,各地在操作過程中,沒有硬性要求其納入信息化建設的實施范圍,待條件成熟再分批擇機納入,以避免資金、人力的浪費。

3、多措並舉,提升建設實效。一方面,信息化建設與規范化建設並舉。2014年,杭州市級層面將“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追溯與經營規范化建設”項目列為市級財政預算項目,具體分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追溯(即監管與服務信息化)與農業投入品經營規范化兩個子項目並行實施,將我市蕭山、餘杭、臨安、建德、桐廬、淳安、西湖列為市級層面的建設實施范圍,提出“措施保障”、“監管信息化”、“經營規范化”三方面內容共29項考核指標,要求各相關單位對照實施,期望通過項目的實施,經營單位在硬件建設、軟件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面,硬件建設與軟件開發並舉。為更好的體現“個性化需求”、“簡單化操作”,我市餘杭區在這方面做瞭探索,在省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設計瞭一個配套軟件,將廢棄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回收管理等功能予以集成,同時,簡化農資進銷平臺操作,界面隻有進貨和銷售兩種,點擊進貨用掃描槍掃描條形碼就可以進貨,點擊銷售用掃描槍掃描條形碼就可以銷售,使用後的數據自動上傳至省農資信息化平臺,省去瞭較為復雜的操作流程。

4、加強培訓,提高操作能力。一是召開現場會,在建設實施前安排建設單位業主赴已建單位現場參觀見學,幫助其增強感性認識。二是組織各類形式的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開通咨詢熱線、分發《農資信息化系統使用操作手冊》、創建交流QQ群等方式加強宣傳培訓,使農資信息化建設業主盡快熟練使用農資信息化系統。三是加大對口指導力度,選擇具有綜合能力較強的電腦公司作為合作對象,定期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資店一線提供一對一的上門服務,手把手指導業主學習系統的操作和使用。

5、建管結合,避免建而不用。為確保建設質量,餘杭區在推進過程中明確提出,實行考核驗收末位淘汰制,應用倒逼機制迫使農資信息化建設單位主動開展農資信息化建設;該區還開發配套軟件對農資經營單位使用率進行監控,軟件會通過系統定期自動發送短信提醒農資經營單位,如提醒後連續一周未使用,該軟件將自動發送短信通知農業行政執法人員,督促其提高使用率。桐廬縣制定《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使用驗收辦法》,對實施單位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驗收,並配套獎懲措施,促使經營人員使用POS機銷售農資產品;自2012年開始,縣執法大隊專人負責監管平臺的日常巡查工作,每月開展不少於3次的巡查,巡查結果及時通報各農資連鎖公司,探索形成長效管理制度。

通過持續努力,推進農資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農業投入品智慧監管取得初步成效:一是農資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逐步完善。運用信息化手段對農資產品生產、批發、零售到最終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監管、完整記錄,建立起貫穿整個農資產品供應鏈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既盯牢瞭源頭進貨關,堵住不合格農資進入流通領域;又把住瞭銷售關,確保農戶可憑農資銷售點POS機打印小票,對問題農資有證據追溯責任。二是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農資信息化建設有力推動瞭我市農資經營轉型升級,改變瞭傳統農資店經營環境,使其亮化、潔化、規范化,有力提高瞭執法單位依法行政、科學監管、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瞭農資市場秩序,維護瞭農民合法權益,促進瞭農資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三是從業人員的守法自覺性得到增強。以農民信箱、QQ群、微信群交流等形式構建農業投入品監管新手段,更加註重實時監管,通過定期發佈農業法律法規、農業相關政策、警示信息,切實增強瞭農業投入品經營者的知法守法自覺性,查辦農業投入品違法案件逐年呈下降趨勢,有效遏制瞭農業違法行為的發生。四是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農資信息化建設通過對農資產品供貨商資格審查、登記備案入庫、進出貨管理等進行全程監管,有效保障瞭農資產品質量安全,從而確保瞭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誠如建議指出,目前“對農業投入品的生產商(批發、零售),以及購買、使用者還沒有可以全面實時在線監管,還沒有建立可追溯體系。”隨著工作的持續深入,調研中我們也發現農資監管和信息化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持續加大力度改進提高。

1、經營單位資質及準入門檻不高。從經營規模看,大部分信息化建設點以零售為主,大型農資規模經營和連鎖經營比例較低;從地區分佈看,不少農資經營店分佈在偏遠的農村,準入門檻不高,存在規模小、散等特點,影響農資信息化建設規模化和質量層次的提高。

2、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從業者整體年齡結構偏老齡化,文化水平偏低,電腦知識匱乏,有的因農資信息化建設系統操作比較麻煩不想用、有的怕執法大隊在線監管不敢用,因個人技能和認識偏差等原因,造成農資經營單位沒能熟練掌握系統操作技能,沒有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統具有的數據統計、經營分析等功能;有的單位甚至把信息化設備當成擺設,電子臺賬隻是為瞭應付檢查,開機時間短、使用頻率低、臺賬內容缺失多。

3、網絡監管和可追溯問題仍然存在。農資商品登記備案信息和農資商店進、銷、存信息都是通過網絡遠程錄入傳遞,有不少經營單位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錄入系統產品遠小於實際銷售產品,不錄或少錄現象仍有發生,不誠實操作行為易產生信息不實。信息化平臺軟件也存在更新不夠順暢、啟動慢、數據上傳受阻、後臺數據匯總和省平臺不一致等問題。農資商品沒有統一條碼,目前區、縣(市)也僅對在本轄區幾個大的批發商產品進行備案和制作條碼,對外來渠道進貨的農資商品除現場檢查外監管乏術,未全面發揮信息化平臺的追溯功能。

三、下步工作計劃

下步,我們將根據建議要求,進一步加大對農業投入品智慧監管的力度,在農資監管信息化設施基本建成後,把信息化系統應用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構建“建、管、用”長效機制,避免“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真正使農資監管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

1、抓建設促提升,進一步發揮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系統作用。按照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建設的“五有”標準和《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要求,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創建、特色作物農藥風險管理等工作,堅持 “監管一戶,發展一戶,帶動一戶”的工作理念,每年考慮新增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農資信息化點,擴大系統覆蓋面,總體上保持質有提升、量有所增的態勢。進一步完善數據庫建設工作,擴大涵蓋面,將有台灣電動床工廠一定規模且符合實施條件的農資經營點納入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范圍,確保信息化系統正常使用。在確保轄區內農資生產、經營單位100%入庫的同時,進一步引導信息化建設點做好購進主要農資產品的數據錄入工作。充分運用智能平臺、數據匯總分析以及QQ、微信群交流等形式構建農業投入品監管新手段,更加註重實時監管,通過定期發佈農業法律法規及其它相關政策、警示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業務指導,提高監管實效。

2、抓培訓強素質,進一步增強從業人員履職意識與能力。把好人員選用關,各地農資信息化建設單位將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的人員優先安排從事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管理。實施“定期+機動”的培訓方式,通過舉辦培訓班、分發《農資信息化系統保用擔任手冊》和上門服務等多種渠道形式,指導各區、縣(市)每年落實不少於2次農資信息化培訓,使農資信息化建設單位思想認識到位,能夠熟練使用信息化系統,從而提高系統使用率。適時開展參觀見學,在總結挖掘各地經驗做法基礎上,組織相關人員電動床到農資經營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參觀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抓制度嚴管理,進一步建立農產品智慧監管長效機制。嚴格備案審核制度,各職能監管部門按標準、按規定、按程序,認真開展農資企業、農資產品的備案審核工作,進一步提高數據庫質量,加強數據審核,真正抓好農資信息化源頭監管。堅持檢查通報制度,各區、縣(市)執法大隊結合“綠劍”執法、農資打假聯合執法行動、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抽檢等工作,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監督檢查,及時發現糾正問題,市將開展階段性工作情況通報。落實考核評比制度,按照省農資信息化工作考評要求,抓好具體落實,倒逼推進工作。建立失信懲戒機制,深入宣貫《浙江省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健全以行業自律為主的農資生產經營使用安全承諾、進貨查驗、索證索票、檔案建立等誠信制度,通過“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行政處罰數據等信用信息,構建農資企業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機制。

4、抓標準樹形象,進一步提高農資經營規范化水平。培育農資經營龍頭單位,構建經營行業規范、進出把關嚴格、內在質量保證、經營服務周到的現代農資流通網絡。按照省總隊下發的《2017年全省規范提升農資經營行動方案》(浙農法﹝2017﹞14號)的通知要求,對照農資經營單位建設規范五條標準,指導各區、縣(市)以“電動床綠劍”專項執法行動為抓手,依法查處一批生產銷售假劣農資案件,端掉一批假劣農資黑窩點,淘汰一批低小散的經營主體,引導轄區內農資經營單位向規范化、信息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真誠歡迎您繼續關註和支持我市農業建設和發展!

杭州市農業局

2017年7月5日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府辦公廳建議提案處

聯系人:劉江 聯系電話:87259417

台灣電動床工廠

B02B5060D57B8A2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全站熱搜

    vrj575bf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